帮助|
400-998-2655

“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方向

1620人浏览
2017-05-18 14:3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引领下,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和新趋势,并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处于持续变化和持续创新的状态。这就要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路也要随之转变,以适应工作中的新发展和新需要。


1.用“互联网+”的新思路解决现有教育问题


        不可否认,目前基础教育中仍存在诸多难题,比如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质量问题,以及如何在更大范围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问题。事实证明,沿用以往的方式来攻克这些老大难问题的效果并不显著,互联网+教育的变革取向决定了必须转换思路,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站在互联网的高度看待教育问题。互联网就像阳光,能给那些享受不到教育机会的孩子带去光明。解决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扫清障碍,让每个人都借助互联网享受到教育的温暖。现在有了尝试性的“两校捆绑”模式和“双师教学”模式,今后就可能发展出自由组合捆绑和点播教学,学生不仅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还会有选择的权利。我国义务教育入学普及和师资不足等状况都将获得较大改善。


        以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互联网大到可容全球,小到近如村落。在“互联网+”时代,人的收获与开放程度成正比,把你的成果与世界共享,你便会拥有整个世界。


        以发展具体的人为最终目标。大数据帮助我们发现了新的教育规律,也让我们能够清晰客观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互联网+”时代,资源的丰富程度不再是问题,如何针对学生个性来配置和使用资源也不再是问题,以资源应用个性化为契机,可以带动相关教育服务,从而帮助越来越多的学生实现个体化发展。


        新的思想会带来新的可能。当前“互联网+教育”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提示,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创新思路,用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服务模式向困难宣战。


2.教育服务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就是教育供给侧改革,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着力点,也是解决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教育需求的必然选择。与产业供给侧改革类似,就是改变学校教师设计的标准化教育服务模式,变为由学习者选择的消费驱动的教育服务模式,未来教育服务的对象已不仅是面向群体,而是面向每一个学习者。教育服务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教育公众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化是未来若干年内的重要任务。


        学校教育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第一步,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成长阶段。但未来学校的教学,将不再局限于课堂面授活动,线上学习活动将与线下课堂活动有机结合。未来的教师资源也不再局限于学校内的师资,学生可能同时获得校外教师的帮助和服务。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都将超越学校范围在全社会进行共享和调配,学习者不再只是教育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将是教育服务的选择者和评价者。


        互联网行业的深度参与,已经让未来教育服务模式的新面貌初露端倪,也将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但其方向必将是以开放的教育制度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左右护法,冲破传统学校的禁锢,实现以人为本、灵活优质的新型教育服务。


3.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着力点


        随着多媒体教室和PPT等应用走入课堂,掀开了教育信息化的第一页。信息技术在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功不可没,信息技术曾经推动了教育变革。如今,进入产业全面升级、深度创新的“互联网+”时代,教育行业中很多问题已经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来解决,技术应用不再是教育改革的领路人。


        理念先行,技术支持,是新阶段教育信息化的新思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高标准的人才。这除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之外,更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提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发展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我们的着眼点在于如何创设优质的社会学习环境,在更大范围内建立开放共享的学习空间,提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能力,提升关注个体、满足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信息化已经不满足于表面化的和形式上的技术应用。我们的关注点不是技术能做什么,而是我们要做什么,用什么样的思路和模式来做。新技术应用的新方向在于,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需求,在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像汽车轮子一样,在引擎的带动下,稳稳地支持教育发展前行。


4.全面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以封闭式学校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机制已无法满足当前教育需求,整合政府、学校、社会等主体共同参与,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北京市开放科学实践课和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服务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制定恰当的工作机制,就可以集全社会之力量为教育所用。这只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效果的冰山一角。


        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改革必然会带来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当社会力量与教育融合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机构改革;当教师的部分工作转移到互联网上,必然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当草根满足草根需求的力量足够强大,必然会配合出现相应的社会机制。从另一方面看,构建开放的教育制度,积极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也会催化教育改革,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仅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更要在发展变化中摸清方向,全面推进,带动和引领教育实现开放创新,化蛹成蝶。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工作应致力于建立开放的体系和制度,调动多方社会力量协同参与;致力于建立支持与激励机制,鼓励和倡导教师和草根力量积极参与到教育服务中;致力于探索消费驱动教育教学的服务模式。

推荐观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