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有内心丰盈的教师。
舆论对教师问题关注已久。从对师德问题的不满到对教师待遇的呼声,而这一轮对教师逃离公办体制的关注则引发舆论对教师问题的关注走向系统和深入———教育系统的生态环境优化、教师幸福感或者说获得感的提升。
那么什么因素影响着教师的幸福体验?怎样让老师有更多的获得感?
我们知道,幸福是一种存在方式,一种我们希望它延续不断、或者说我们愿意在它之中长久生存下去的存在方式。幸福的感受是主观的,幸福的内涵是历史的。在一个贫穷的社会,人们追求富裕,而事实证明,达到一定程度后,纯粹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让人们幸福。近年来国内外有太多调查表明,幸福和物质满足有一定关系,但当物质满足到一定程度后,物质刺激已经不能作为幸福的增长点。而在中国,经济的增长确实让整体国民的幸福度提升,但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也带来了社会矛盾的剧增,贫富不均、公平感的缺失或者自己不如别人等甚至成为很多人不幸福的来源。
总的来看,幸福的获得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外在需要的满足,比如,工资待遇、晋升、财富、感官快乐的满足;另一方面,内在需要的满足,即自我实现、获得尊重和安全感等等。
当然,幸福和获得感不仅仅取决于供给,也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认知和价值取向。
当我们把幸福看做是需求满足的时候,它似乎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比如说今天老师参加比赛,在55个教师中有5人得奖了,可是你没有得奖,这就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在这个客观事实面前,显然获奖的人的需求获得了满足,而没有获奖的人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按道理讲,这些没有获奖的人就不开心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确实不幸福,比如,有的人因为这个问题会问自己,为什么给他奖不给我奖?而另一种人心态开放,他会这样问自己,我还有什么差距需要补充,我还有什么空白需要成长,这样就会给自己带来积极的激励力量,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学到了新的东西、获得了新的成长,也因此获得幸福。
因此,老师们的幸福感或者说获得感既基于需要的客观满足,又基于主观的价值取向和解释。二者结合在一起影响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显然,对教育系统来说,面对教师这样的专业工作者,靠晋升、财富等等大面积地激励教师不现实,而确实应该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教育系统生态环境的优化,让老师们在工作岗位上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安全感和被尊重的感觉。同时,采取各种方式选择热爱教育的人进入教育行业,千方百计地对老师们进行价值引导依然不可或缺。具体就校长来说,优化学校管理、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创造良好的充满正能量的人际环境,对老师们都至关重要。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