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400-998-2655

用大数据评价教学要谨防“走歪”

1398人浏览
2018-05-28 11:2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只有在教学中适度加入一些高科技手段来辅助教学,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高校开启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学生上课前先扫脸,用于后台建模及开课后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大数据帮助跟踪、管理师生的行为举止。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捕捉到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课堂教学。


据了解,众多高校实行学生上课扫脸的目的在于通过大数据生成测评报告,跟踪和管理师生的行为举止,用数据驱动课堂、诊断教学行为,让课堂问题可视化、清晰化,让课后干预更准确。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上的应答情况、与同学的互动、举手、听讲、读写、讲授的次数,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板书和巡视情况等。系统还会自动生成课堂注意力散点图,采样间隔为6秒,记录整节课学生的注意力分布情况,从而对教学行为给出分析结论与建议。


图1 .jpg


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为教育教学服务,对课堂和师生进行评价,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利用大数据进行教学评价也要谨慎小心,千万别走歪了!否则,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无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反而会成为教育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一、防止监控成为监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课堂的监测与监管,观察师生的课堂行为,生成大数据,形成测评报告,固然有利于师生规范课堂行为,但要防止监控成为监视,即把捕捉到的不良行为作为教育学生和批评老师的“呈堂证供”。如果把信息技术的功能窄化为监视,那么其将成为恶化课堂氛围的催化剂。

处于紧张状态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既不能专注于教学和学习,也不能轻松地教学、愉快地学习。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二、防止干预成为干涉


利用大数据对课堂和师生进行评价,让课堂问题可视化、清晰化,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轻松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情况。教育教学虽然具有规律性,但课堂教学应该提倡百花齐放,不应该模式化。


现实中,管理者在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时,往往只求“同”,不存“异”,常常把不符合己见的教学环节、教学行为以及处理方式等视作问题,要求老师跟着自己学。管理者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干涉过多,将会禁锢老师的创新思维,限制老师的教学发展空间,不利于老师的个性化成长,也不利于老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百花齐放,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课堂和师生进行评价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只有正确使用大数据对教学过程质量进行有效地监测与评价,探索数据背后隐藏的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轨迹、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的推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促进师生成长。

 


推荐观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