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400-998-2655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

1456人浏览
2018-08-20 16:15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逐步走入了学校,应用在教育教学中。近年来,我国大面积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程理念对高校信息技术课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在课堂上也要以此为指导。

 

  一、提高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训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素养。以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为目标,实施高校信息技术课程。高校将信息技术列入教学课程,要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学会使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工具,理解信息技术的内在,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必须具有公民意识,文明上网,具有大局观的一个合格的现代社会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以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培养面向社会的信息化优秀人才。

 

  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每个学生的水平及个性迥异不同,在建设信息技术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在学生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不能因地区、经济环境或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取消和削弱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培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多方面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社会等各个实践活动中去,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健康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特别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意识培养,自然地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合作的冲动和交流的愿望,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推荐观察

暂无